经方桂枝剂与皮肤病
分类 |
方剂名 |
临床应用 |
解肌祛风, 调和营卫 |
桂枝汤 |
应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多形红斑、湿疹、荨麻疹、皮肤瘙痒症、冬令皮炎等皮肤病,收到较好的效果。作者指出,舌苔薄白、脉浮缓或浮滑属风寒外袭、营卫不和、血脉阻滞者及有冬季发作、春暖时减轻者,均可使用;若苔黄、脉数属湿热或血热者及夏季发作,冬季减轻者当禁忌 |
桂枝加葛根汤 |
应用桂枝加葛根汤,再加防风治疗肌腠疏泄,玄府不固,风邪入侵所致的慢性荨麻疹有效 |
|
桂枝麻黄各半汤 |
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荨麻疹,周氏等[5]应用中药治疗多形红斑15例,其中12例,寒象明显,多于寒冷时期发病,舌苔薄白或白腻,脉滑,使用本方加减,3-10剂均获痊愈。本方由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组成。桂枝汤发散风寒之力较弱,以调和营卫为主,麻黄汤发散风寒之力较强,合二而一则调和营卫、疏风散寒而不伤正。对于皮肤病之由于风寒郁表不解者尤为常用多用,此多发于寒冷季节,间亦有发于夏季而风寒入侵,郁而不解者,其中舌脉是重要的指标 |
|
表里双解 |
桂枝加大黄汤 (防风通圣散) |
治疗一例顽固性荨麻疹,患者起病5年,发作剧烈时特别怕冷;且大便燥结腹微痛,经多种药物不效,用桂枝加大黄汤,再加麻仁、栝蒌,药后三小时,痒止、疹平,周身微汗,大便通畅,症状全消,后半月余未发 本方即桂枝汤加大黄,以桂枝汤解表,大黄通里,合而同之为表里双解之剂,实为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之先导。本方用于皮肤病者,既有在表的皮肤症状,又有在里的里结之征,方为合适。防风通圣散亦然。 |
益气和营 |
黄芪桂枝五物汤 |
桂枝汤调和营卫,黄芪益气固表,全方有益气固卫和营之效。笔者曾用本方加味治疗表虚营卫不和的荨麻疹,收到较满意的效果[7]。用于治疗皮肤病,对于平素卫外不固,易感冒或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较为适宜。 |
养血通脉 |
当归四逆汤 |
叶氏治疗二例冻疮多年的患者[8],用当归四逆汤十余剂而复原,且嘱患者每年霜期后即服此方十剂作预防之用,第二年服药后冬季不再发病。 王氏[9]使用本方内服治疗皲裂收到一定的效果。笔者曾用本方治疗红斑性肢痛症三例,内服本方,复渣候凉浸洗患肢,均于15天内痊愈。 按: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汤去生姜加细辛、当归、通草而成,变调和营卫为温经散寒、活血通脉之剂,对于皮肤病之因血虚寒凝经脉者颇效。 或曰:本方治疗冻疮、皮肤皲裂较易理解,然红斑性肢痛症的患肢皮肤潮红,疼痛难忍,放入冷水中刚疼痛减轻,宁非热乎?为何用本方呢?夫此病虽则局部表现为热象,然其发于寒冷季节,其人舌淡苔薄、脉沉者,且身有畏寒之感(患处除外),得非血虚寒凝所致耶?治病求本,不为局部表现所迷惑,此取效故也。其外用法尚宜讲究,复渣水煎候凉浸洗,不宜热洗。 |
温中补虚 |
小建中汤 |
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用芍药君饴糖,变解肌之剂而为温中之剂。我院已故老中医张超老师曾使用本方治愈二例慢性荨麻疹。 一例患者除荨麻疹外,尚有过敏性鼻炎,两症皆反复发作一年余,来诊时躯体散在大小不等的风团,鼻塞,胃脘部不适,大便微溏,舌淡苔薄脉缓,使用小建中汤加辛夷,四剂而取效。 另一例除荨麻疹外,尚有溃疡病史,此次荨麻疹发作前两天,已出现胃脘痛,来诊时尚觉胃脘痛,躯体散在大小不等的风团,舌淡苔薄,脉弦缓,使用小建中汤三剂而取效。 这两例患者在发作时均有胃脘痛,且舌淡苔薄,脉缓,病机为中焦虚寒,风邪入侵,治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,脾旺不受邪而收效。 |
活血化瘀 |
桂枝茯苓丸 |
桂枝,茯苓,桃仁,赤芍,丹皮组成,在《金匮要略》中本治妇人癥病,有祛瘀化癥之效。笔者据神经性皮炎的皮疹表现为苔藓样变,认为属肌肤甲错范畴,而肌肤甲错为血瘀之征,当用活血化瘀之剂,而使用本方治疗,有一定疗效。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[11]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73例,痊愈37例,显进33例,无效3例,总有效率95%,一般服药两周后即见效果,损害开始逐渐消退。因本病表现为疼痛性的结节,故认为属血瘀之象,而用本方加减治疗。 |
化气利水 |
五苓散 |
日本村田氏治疗一患儿,从4岁起手掌与足弓患水疱性湿疹,7年来几乎没有缓解,每春至夏,病情加剧,使用五苓散二周治愈,继续服过20天,两年无复发。 按:五苓散用二苓、泽泻利水,白术健脾燥湿,使脾健湿去,桂枝既能化气以利水,又能解表,各药合用有化气利水之功,对于湿邪所致的皮肤病也相适宜。 |
攻下逐瘀 |
桃核承气汤 |
矢数氏[12]使用驱瘀血丸(即桃核承气汤与大黄牡丹汤合方的制剂)治疗二例痤疮与一例湿疹,收到显著效果。 二例痤疮均患病2年,腹诊脐周有抵抗压痛,常便秘的特点;湿疹患者病已7年,腹诊无抵抗压痛,皮肤污秽呈瘀血外观,均用本方而收效。 白塞氏病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,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明显副作用,如满月脸、颜面潮红、肥胖等柯兴氏综合征样症状及高血压、糖尿等,临床表现多为瘀血证,柴田氏曾对此类病例应用桃核承气汤合大黄牡丹汤进行治疗,成功地停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[13]。 按:桃核承气汤用桃仁活血祛瘀,桂枝疏通经络,宣导瘀血,并借调胃承气的泻下作用,使瘀血从肠腑而出,全方共奏通下逐瘀之功。本方桂枝用量少于大黄,且与桃仁、芒硝等合作,不是解表而是通络。日本医家常把本方与大黄牡丹汤合用而名为驱瘀血丸,实即本方加丹皮、冬瓜仁以加强通下祛瘀之力。此法值得进一步研究。 |